【氣切】到底是什麼?


只要講到氣切,每個人都會倒抽一口氣,好像覺得有「切」就是要割開什麼,在你身上動刀,聽起來怪恐怖的。有底有必要氣切嗎?



有些家屬更是覺得一旦做了氣切,就會讓病患的生活品質降低,多開了一個洞,傷口會永遠都無法癒合,所以通常都會比較排斥做氣切,就跟插管一樣。(回顧:急救插管是插什麼管?)

其實這是一個謬論喔,可能聽過很多人親人過世之前都有做氣切,就認定是因為氣切造成病患病情惡化,讓病患死亡。其實是因為絕大部分做氣切的病患都是已經無法自主呼吸,慢慢變成慢性呼吸衰竭,我有一個朋友的外公就是因為呼吸衰竭所以走掉,原本他外公的呼吸狀況就沒有很好,肺部瓣膜萎縮,呼吸的聲音很大、很重,都是用附有儲氧袋的呼吸器維持呼吸,原本有考慮到到底要不要插管還是氣切,但是他的爸媽看著外公這麼痛苦的活著,都不忍心再去做插管跟氣切,進醫院的五天內外公就順其自然的離世。

其實這樣看起來,氣切並不是造成病患死亡的最大主因,而是病患自己的病情才是影響自己身體之後的原因。

通常到什麼樣的地步醫生會建議氣切呢?
漸進式的情況大概是這樣:面罩式正壓呼吸器→氣喘不止→插管→短期內無法拔除氣管內管(大約是十天)氣切

短期無法拔除氣管內管為什麼就最好建議做氣切呢?
氣切的圖片及原理介紹如下:
氣切示意圖 (轉貼自高醫醫訊月刊)
 氣切術就是氣管切開術,的確就是在頸部氣管處開一個小洞,插入氣切的管子。
跟氣管內插管相比,氣切管有以下好處。
1.比氣管內插管還短,減低空氣道路上的阻力,比較能夠幫助呼吸
2.氣管內插管會讓病患覺得有異物在喉嚨裡,氣切管不會有這樣的困擾
3.有些氣切管是可以讓病患發出聲音。
4.若情況允許,病患就可以由口進食,不用再用鼻胃管了啦!
5.抽痰也抽的比較乾淨
6.換管較為容易
7.病患可以自由行動,不用受限於管子
但是如果是凝血功能差的病患會比較不建議做氣切,例如:糖尿病病患。傷口癒合的速度雖然說也是看個人,但是一般病患的傷口一周就可以癒合,不需要另外做縫合。

希望大家可以不要再誤解氣切了,聽到氣切也不用這麼害怕。


因為跟氣管內插管比起來,除了多一小道傷口以外,其實他的方便性還有照顧性都比一般插管還要高很多。雖然醫生都會詢問家屬決定是不是要做這些侵入式的治療,但是最好還是考量一下病患的身體狀況再決定要不要做氣切,因為有時候老人家年紀已經很大了,可能癒合能力就不好,再做氣切有可能都是對長輩的一種折磨,如果在年輕的時候,求生意志強,會願意做復健,這樣做氣切對我來說可能一點都不是問題,但是如果我已經很老了,再逼我做氣切,我可能真的會受不了,可能會因此而埋怨家人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吧。